底蘊·魅力宿州
宿州,地處淮海經濟區腹地,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城市。下轄碭山、蕭縣、靈璧、泗縣和埔橋區,總面積9939平方公里,總人口650 萬。這里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,是楚漢文化、淮 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。宿州是全國文明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智慧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,有奇石之城、馬戲之鄉、書法名城、燒雞之鄉等美譽。這里是世界果都、中國云都、中部鞋都“三都歸宿”之地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圖
文化宿州
宿州市歷史悠久,人才輩出。古有閔子騫、嵇康、劉伶、劉裕、朱溫、馬皇后等歷史名人,近有劉開渠、蕭龍士等藝術大師;白居易寓居符離東林草堂22個春秋,留下"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"的千古名句;蘇東坡、李白、韓愈以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都曾寓居于此。
在宿州這塊古老的土地上,先后發生過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-大澤鄉起義、楚 漢相爭的垓下之戰、淮海戰役等對中國歷史進程發生重大影響的事件,涉故臺、垓下古戰 場、虞姬墓至今遺址尚存。
便捷宿州
高鐵
1小時到達合肥、南京,2小時到達上海、鄭州,3小時 到達北京、西安。
飛機
距宿州新建機場7公里,徐州觀音機場1小時,合肥新橋 機場、南京祿口機場均可2小時內到達。
高速
京臺高速、G30連霍高速、鹽洛高速、徐明高速等高速網 四通八達,有宿州南、北、東等高速出口。
水運
距連云港港口220多公里,新汴河航道即將升級,南部有 澮河水運,直達長江。
鐵路
境內有津浦鐵路,宿淮鐵路,符離設有黃淮海(宿州)智慧物流園,貨 運方便快捷。
富饒宿州
宿州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棉生產基地、水果主產區和畜牧業優質養殖區。宿州地上物 博、地下礦豐。宿州土地、電力、人才等生產要素優勢明顯。土地資源儲備豐富,現有7 個省級開發區能夠滿足各類投資項目空間需要。電力資源豐盈,是安徽重要的能源城市和 華東地區輸送電力的能源基地。全市擁有勞動力資源340萬人,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130萬 人,近年來以每年5—10萬人的速度返鄉創業就業,勞動力價格低于沿海發達地區40%以 上,能充分保證企業用工需要。
文明宿州
安徽省宿州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屆 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稱號,實現“首創首成”的 目標。
2018年以來,宿州市掀起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熱潮,城區面貌華麗蝶變,城市基礎設 施建設、市民素質顯著提升,實現了從開門紅到首創首成的完美收官,開啟了宿州市城市 文明建設的新征程。
產業·實力宿州
現有產業門類齊全
多年來,宿州市始終堅持工業強市興縣戰略,強力推進3111工程,并圍繞主導產業 和首位產業做大做強,認真摸索產業契合點,探索產業招商新路徑,招商思路和產業導 向更加明晰。
傳統產業升級改造
市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提出,打造 “5+5+N”產業體系,加快傳統優勢產業 轉型升級,重點發展綠色食品、輕紡鞋 服、家居建材、機械電子、煤電化工等5 大傳統優勢領域。
新興產業方興未艾
壯大戰略新興產業,重點發展數字產 業、高端裝備、生物醫藥、新材料、智能 制造等5大新興產業集群。
未來·潛力宿州
發展定位明確
一城
即皖蘇魯豫交匯區域新興 中心城市
兩區
即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皖 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、城鄉融合發展 先行區。
三基地
即打造長三角數字經濟基地、現代物流基地、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。
扶持政策優惠
關于全面推進“雙招雙引”工作的實施意見
1、突出產業導向招特引優
打造先進制造業投資洼地。對十大重點產業的項目,以及新設年外資金額超過1000萬 美元或內資金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智能裝備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新材 料等制造業項目,在法定權限內給予“N+1”特殊支持政策。鼓勵企業加大工業投資,按 一定比例給予獎勵補助。
2、承接重點區域產業轉移
持續推進聚焦長三角地區定向招商引資,打通產業有序轉移與精準承接通道。繼續 聚焦珠三角、京津冀區域開展有針對性的投資促進活動,對外商投資項目、從滬蘇浙轉 移到相關園區的5億元以上并納入省級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的產業項目,優先安排用地 指標,采取“一事一議”“一企一策”方式給予政策配套和保障服務。
3、大力開展招才引智
對引進的頂尖人才、特需人才及其科研團隊,在宿創辦科技型企業,最高可獲1億 元科研經費資助。對全職新引進的國家高層次人才,經認定后視人才層次分別給予100 萬元至600萬元生活補貼。
對新認定的國家級、省級企業科技創新平臺,分別由同級財政給予200萬元、40萬元 的獎勵。支持企事業單位設立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經認定給予最高50萬元 資助。
要素保障充分
宿州市開發區分布圖
承接平臺完備
服務機構健全
宿州市城市總體規劃(2012--2030年)
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圖(2018年修改)